我的战疫日记
科教集团 王成
8月13日,星期五,中雨
今天是科教集团抗疫志愿服务队在封闭小区武塘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的第8天,也是我第三次带队值守四季园春竹苑。下午15:30,我和李程、孔祥龙、王曦、葛俊雯等4名志愿者穿好防护服、戴上防护罩进入小区换班执勤,除去常规的配送物资、上门送药服务,有两个事情令我印象深刻、感触良多。
一场持续传递的爱心接力
进入小区之前,上午志愿服务的同事告诉我们,他们入户排查时发现1名12岁男孩独自在四季园家中多日,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念四新村也被封了。上午执勤的志愿者已经给他送去了牛奶、面包等食品,我们决定上门探望一下,看看还有什么需求。
下午15:50,我和李程冒雨来到冬梅苑8栋606室,开门的是一位稚嫩的小男孩,我们询问了他在家的生活起居情况,了解到孩子母亲毎天与他通话,隔三差五做点吃的托人送进来,好在孩子有强于同龄人的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我们嘱咐他一定要注意煤气和水电安全,按要求做好核酸检测,并鼓励他不用害怕,我们每天上下午都会有人来看他。李程帮孩子清理了冰箱里的食物,和他加了微信,表示会设法联系他的老师,大家共同来关心小区封闭期间他在家的学习和生活。第二天上午,集团副总经理段如旭给小孩带去了八宝粥、书籍、驱蚊水等;下午,在集团副总经理金立豪带领下,李程专门买了包子、水饺、鸡蛋、豆浆等食品去看望了孩子。
突如其来爆发的疫情使得小男孩和亲人分隔两地,但疫情无情人有情,虽然冬梅苑不是科教集团的包干区域,志愿服务队员也是轮流值班,但大家表示会爱心接力,自觉承担起照顾小孩生活的任务,哪怕疫情过后,我们也会持续关注。
一次令人难忘的解“锁”之旅
下午16:15,孔祥龙等志愿队员在巡查时接到求助,春竹苑21栋305室的刘大爷和老伴下楼取物资时把钥匙丢在了家中。志愿者迅速拨打110、119,但警方表示这不算紧急情况,况且四季园是高风险封闭小区,警力不能到达。报警的路走不通,我第一时间把情况反馈给责任单位邗江检察院,同时请武塘社区帮助协调解决,可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春竹苑21栋是封控区域,开锁师傅担心安全问题不敢前来。
钥匙丢家里平时也许真的不是什么大事,但对于封闭小区来说此时此事成了天大的难事。将心比心,我母亲也出现过把钥匙反锁在门里的情况,老人子女不住小区也来不了小区,两位老人既出不了小区也进不了家门,情绪开始出现波动。作为志愿者,既然老人找到我们,我们就必须帮他解决问题。站在雨中,我们一面跟老人闲聊、安抚老人情绪,一面继续跟社区反复协商,希望他们做通开锁师傅的工作,打消他的顾虑。等人开锁期间,老人一直在说“你们太了不起了,你们也是凡人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来帮我们,一定要告诉我你们几个叫什么名字”,并开始留意我们防护服上的名字。我跟刘大爷说,名字就不必报了,我们都是科教志愿者,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随着天色渐暗,外面的雨越下越大,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社区那边还是没有回复。换班的薛俊同志也过来了,我让上一组的几位志愿者先撤下去,对老人说“你放心,我在这,问题不解决我不走”,让他再耐心等一等。但说句实在话,开锁师傅能不能来我心里也没有底,毕竟这是封控区域,毕竟人家里有小孩。晚间18:30,就在刘大爷快要放弃、准备请人砸锁破门的时候,王林检察长终于领着开锁师傅穿着防护服来了,当时楼道里已经比较昏暗了,我打开手机为开锁师傅照明以便于他操作,不出20分钟刘大爷家的防盗门就被打开了。锁开了,刘大爷老两口非常激动,我们也很有成就感。
走出小区已是华灯初上,灯光下的党徽熠熠生辉。我真切感受到,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我做了分内之事,但群众给了我们极高的评价。我们一定要不负百姓的期望,并以此作为不断前行的动力,为我们的城市早日战胜疫情、恢复往日生机付出更多的努力。